By 赵娜副教授,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暨马大计算机学院特邀博士生导师
在人工智能时代,小学生是否能在学习过程中使用AI?答案是肯定的,但AI技术也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AI,技术工具才可以成为小学生探索知识的伙伴,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在学习过程中,AI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风格和能力都是不同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完全满足这种差异性。AI教育软件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他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每个学生定制专属的学习计划和内容。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我们也需要考虑潜在的问题。首先,小学生尚处于三观形成时期,过度依赖AI可能会导致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下降。如果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总是第一时间寻求AI的帮助,而不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那么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陷入唯人工智能的误区。更值得警惕的是,AI算法推荐容易在童年阶段就形成“信息茧房”,限制认知视野的拓展。其次,AI大模型幻觉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AI虽然知识库庞大,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准确无误、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些AI生成的不正确观点也可能会因此误导学生。
总之,站在教育现代化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AI之于小学生学习,既不是洪水猛兽,也非万能钥匙。唯有把握“工具性”与“教育性”的统一,让技术服务于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终极目标,才能让AI成为教师的“智慧助手”、学生的“成长伙伴”,教育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赋能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AI的意义
AI作为新型工具,其意义不仅在于提升知识传递的效率,更在于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AI对于教育而言,是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的桥梁。传统教育模式下,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教育资源在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分布往往有着较大差距。而在AI等现代化技术的驱动下,“双师课堂”悄然出现,“双师课堂”通过一位一线城市“名师”加一位当地城市“辅助教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听到名师讲解,参与互动。这种技术正在改写着教育资源分布,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使优质教育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AI的使用对于孩子而言,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智能引路人和学习好伙伴。在知识获取方面,AI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无论是复杂的科学原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还是生活中的小常识,都可以随时向AI询问,它能够迅速给出准确、详细且易于理解的回答,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除了学科知识,21世纪核心素养还包括编程思维、信息素养、创造力与协作能力等。许多AI编程平台和创作工具,为孩子提供了发挥创造力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空间。孩子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设计自己的游戏、动画、故事等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进行创意构思、逻辑规划、问题解决等,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科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I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为孩子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应积极拥抱AI,并对AI的使用加以引导和规范,避免错误信息对孩子产生误导,让其成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助力,为孩子的全面成长保驾护航。

如何提升在教育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对于小学教师而言,AI不仅是工具,更是助力教学创新与提升的强大动力,AI技术的融入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
(一)助力精准化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兼顾每个孩子的独特性,AI工具的使用,可以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精准化教学。通过数据手段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与兴趣偏好进行分析,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练习题,做到因材施教。此外,AI系统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掌握程度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势和不足,推送适合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教师可以根据AI提供的分析报告,精准定位教学重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巩固或拓展延伸。
(二)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常常面临网络资源繁杂难以进行筛选的难题。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迅猛发展,可以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教师可利用Deepseek、ChatGPT等推理大语言模型,运用其智能算法,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从海量的教育资源中精准筛选出契合教学主题的图文资料、视频动画、互动课件等。使用AI辅助备课创新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常因教学形式单一而受限。AR和VR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些抽象学科教学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AR或VR场景,学生可“身临其境”感受科学实验或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创造更多对话机会,从而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