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麦雪儿, 中学附加数学老师、数学作业簿、参考书作者、附加数学作业簿作者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我自认在将人工智能(AI)融入教学的道路上,还处于“初生婴孩”的阶段。相比于许多已能熟练运用各种AI工具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师,我的脚步显得谨慎而缓慢。然而,正因为如此,每一次尝试与突破,都让我感受到AI所带来的教育转型潜力,也让我更坚定继续探索的决心。
我目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仍然是通过手动方式设计演示稿,一张一张幻灯片地制作,虽然过程繁琐耗时,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往往也正如我心中所设想的一般。这种“亲手打造”的模式让我对课堂节奏与教学逻辑有很强的掌控感,但我也明白,要进一步提升效率与创意,AI将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近年来,我开始尝试将一些线上学习平台工具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例如 Quizizz、ClassPoint 以及 Google Form。这些工具让我能快速将习题数字化,轻松进行课堂小测和即时报答。更重要的是,它们减轻了我在批改作业上的工作量,使我能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答题过程与思维误区。
至于AI工具,目前我最常使用的就是 ChatGPT。在备课方面,它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我提供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的教学框架,尤其是在我梳理一个新课题或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结构时,ChatGPT 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参考。但我也发现,它生成的内容仍需我亲自审核、润色与调整。我使用的可能是免费版本的ChatGPT,或许因此在数学教学特别是高阶数学推理方面,它的数据库与精准度仍有待加强。
在习题设计方面,ChatGPT 对于 基本题型、情境题或生活化应用题 的生成是颇为实用的。尤其在赶教学进度时,它可以快速提供多样化的题目类型,助我加快出题流程。然而,当我希望设计更具挑战性、具备高层次思维要求的题目(如分析题、综合题)时,AI 的协助仍显得有限。因此,我期望未来能够学习如何善用Prompt(指令),激发ChatGPT生成更具逻辑性、深度和思辨性的数学题目。
此外,我也尝试过一些自动生成演示稿的AI工具。虽然这些工具能在短短数秒内完成一份基本的简报,但与我实际教学所需的精致度和教学流程匹配程度仍有一定差距。例如,有时生成的图片不符合课题内容,或与我输入的关键词偏差较大,这让我感到AI工具在“理解教育场景”这方面仍需更多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我十分期待能参与“华理会AI教师赋能计划”。我希望透过这项计划,真正学会如何引导AI发挥其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的强大潜力,不仅仅是节省时间、自动生成内容,而是成为我设计 高质量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理解与提升课堂互动 的好帮手。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机会探索更多元的AI平台和工具,让AI与教师不再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而是成为相辅相成、相互赋能的教育伙伴。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节奏和风格,而我相信,AI的出现并不是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而是协助我们做得更好、更精准。我仍在学习,但我愿意持续前进,迈出属于我与AI共学共教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