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历史课纲过于单元化 10华团促新政府纠正

辩论赛工委与各校校长合照。
(吉隆坡5日讯)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华理会)与董教总等10个华团组织,今日冀教育部在检讨与修订小学历史科之际,正视当中出现包括内容错误、翻译落差及语法不当在内的225项错处,并落实一纲多本的编订出版模式。

华理会主席拿督王鸿财指出,2014年起在小学标准课程下,历史被列为小学高年级必修科,并从四年级起逐年推展至六年级,让学生认识及了解国家发展及历史事迹与人物,这无可厚非。

但他说,经翻阅发现,历史课本内容整体上过于单元化、宗教化及种族化,不符合国家的多元国情。
他指出,基于历史课本内容错处事态严重,且影响深远,故2014年小学历史科开跑后,华理会及教总即结合历史专家学者力量,详细研究各年级历史课本,并通过不同管道向教育部各单位反映其中问题。

被拒加入编委会

“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技术错误,如翻译、插图和语法不当的问题获修正,其他更为重要的关键问题,如内容过于单元化和片面的弊端完全不获当局正视。”

王鸿财也是检讨小学历史科学习标准及课本内容工委会联合主席,他今日在记者会上透露,他们当时会见时任教育总监丹斯里凯尔,对方认同他们的努力,甚至邀请他们加入小学历史编辑委员会,唯遭内部拒绝。
他说,鉴于教育部目前正对小学历史科进行检讨与修订,故10个华团及历史专家们一致认为须向该部提呈备忘录,提出修正小学历史科课程标准建议,同时要求该部正视华团建议。

他指出,此举旨在确保修订后的课标及内容契合史实,且达到历史科的教育目标。

促教部正视数要求

陈亚才指出,对于工委会提出的数项建议与要求,他们促请教育部正视及采纳,当中就包括重新检讨小学历史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成立涵盖各族群历史学者、团体及各源流小学代表的小学历史课标和课本委员会,和历史课本编订以一纲多本模式进行。
他说,在一纲多本模式下,教育部也应以公开招标方式,让出版社参与竞标,而非由国家语文出版局垄断。

陈亚才指出,如今的小学历史课纲内容问题包括内容过于单元化、部分内容与历史无关、内容编写带有主观偏见和选择性偏重与内容、语法、文字及资料错误。

他举例,在五年级历史课本《标题二:国家独立的争斗》中,内容聚焦反抗英殖民势力入侵,但对于3年零8个月的日据时代,各民族参与抗日的英勇事迹只字不提。
“这仿佛我们不曾经历,从史学角度而言,这跨度过大。”

修正课本重呈教部

小学历史课本错处不少,彭德生希望工委会重新整理的修正小学历史科课程标准建议提呈教育部,并希望工委会当中有者获推荐,进入教育部属下的历史课本编辑委员会单位。

彭德生指出,在四年级历史课本当中,就有内容错误(15处)和语法或文字错误(58处)共73处,而五年级则有内容错误(9处)、翻译错误(31处)、语法或文字错误(75处)及须修正的建议(16处)共131处。
至于六年级,他说,该年级的历史课本问题减少了,但综合所有错误仍有21处。

另外,陈亚才指出,教育部把归纳不了的课程内容纳入小学历史科当中,此举导致历史科兼负公民与道德教育责任,这并不恰当。

对此,李金桦也直言,国小生有宗教课,但华小生及淡小生在这课时上的是道德教育,而其中也涵括公民教育内容,若加上历史科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这无形中意味着华小及淡小生上了2次的公民教育。
冀近期见马智礼

李金桦指出,他们希望能在近期内会见教育部长马智礼,以提呈备忘录,提出修正小学历史科课程标准建议,另也会把副本提呈给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及教育总监拿督阿敏。

他说,在后续行动部分,他们将举办全民小学历史课纲论坛,邀请不同背景者参与其中,进行全民课程探讨,找出合适大马这多元国情的课纲。

此外,他指出,在教总及华理会配合下,工委会也会到全国华小为历史教师举办讨论及说明会。
李金桦解释,基于历史教师短缺,许多华小历史教师均非科班出身,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专家学者们为老师讲解,以为教师们的历史科教学指明方向与建议。

“检讨小学历史科学习标准及课本内容”部分出席者名单

1. 华理会副主席彭德生
2. 董总主席陈大锦
3. 教总历史课本专案小组召集人李金桦
4. 华总副总秘书拿督陈耀星
5. 校友联总会长陈鹏仕
6. 留台联总副会长柯文焕
7. 林连玉基金会主席刘志文
8. 留华同学会会长莫泽林
9. 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阮涌俰
10.独大有限公司副财政陈炳钟
11.历史学者专家陈亚才